查看原文
其他

为什么沙俄能够“捡漏”西伯利亚,而中原王朝却无法统治呢?

闲蛋黄 伊森艾玛 2023-06-22

清朝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,在历史上留下深刻的烙印。这个王朝曾有过领先世界的辉煌岁月,也有把后世带入屈辱的时光。尤其是清朝末年签订了那么多丧权辱国的条约,丢失了很多领土,西伯利亚便是其中之一。

“西伯利亚”泛指俄罗斯在亚洲的全部领土(也有狭义上的西伯利亚,为了讨论方便,这里均指广义上的西伯利亚),其地西起乌拉尔山,东至白令海峡,南至蒙古、哈萨克斯坦及我国边境,面积可达1276万平方千米。西部是平原,河流纵横森林遍布。中部地势比较高,布满了积雪和树木。东部就是山地,冻土和苔原的世界。

在俄国人史学观里,西伯利亚是一片无主之地,因此对于俄国人祖先占领西伯利亚,不存在任何道德上的愧疚,但事实上并非如此。广阔的西伯利亚地区,在沙俄东进之前,一直存在着中国北方游牧民族政权。

一直被“嫌弃”的西伯利亚

秦汉时期,北匈奴就居住在这片土地以南。可他们被大汉击败后,宁愿西行,也没有选择北进,或许有,也很少。这导致了匈奴人和中亚、欧洲人进行融合。后来的鲜卑、突厥也是一样,不管是胜利还是失败,都不愿意踏入西伯利亚这片土地。

只有蒙古人占领过西西伯利亚平原,在这里建立过西伯利亚汗国,而中西伯利亚高原和东西伯利亚山地始终遭嫌弃。其实也不怪他们,那里确实不适合人居住。如果说中国有希望把西伯利亚纳入版图的话,是在清朝。

满清是由女真族建立的政权,本就来自寒冷的关外,对于比自己老家还靠北的西伯利亚根本不感兴趣,也无法通过筑城、驻兵的方式驻守。况且当年满清入关后面临着一系列的内在威胁,康熙帝正在平定吴三桂叛乱,俄国乘虚而入。后来康熙皇帝抗击沙俄,主要是沙俄已深入到黑龙江腹地,威胁到了东北地区百姓生存的地方,威胁到了清朝在东北的龙兴之地。清朝的康熙和俄国打了一仗,1689年签了《尼布楚条约》,把中国疆界明确限定在黑龙江以南。

16世纪中期,莫斯科大公国(即后来沙皇俄国的前身)以武力吞并喀山汗国和阿斯特拉罕汗国,便把矛头对准了西伯利亚汗国。由于西伯利亚汗国人口稀少且极为分散,俄国人甚至不屑于派遣正规军,只用了一群哥萨克骑兵,便荡平偌大的西西伯利亚平原。仅仅几十年的时间,沙俄征服者就像太平洋前进了数千公里,最终抵达了亚洲大陆的东端,乃至在18世纪跨过白令海峡征服了阿拉斯加。

当清朝政局稳定下来,也没有北征。由于俄国在西伯利亚的人口和驻军并不多,清朝统治者也没有感觉到威胁。西伯利亚被沙俄经营几十年,错过了最佳的收复时机。清政府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,不愿大动干戈,不然好不容易抢来的中原地区都有可能丢失。

下血本“经营”西伯利亚

包括今天,俄罗斯在远东比较发达的城市,大多是从清朝末年割让的那一百多万平方千米土地上,外兴安岭以北的人口稀少、城市少且小。沙俄对远东的控制弱,也就几个据点,很难派遣大量的军队东进。

直到19世纪80年代,沙皇才下决心修建西伯利亚铁路。1890年,沙皇亚历山大三世颁发命令,决定从最东端的海参崴动工。皇储尼古拉在18915月亲临主持海参崴的奠基仪式,并亲任“西伯利亚大铁路特别管理委员会”主席,可见俄国对该工程的重视程度。

铁路修建的难度令人难以想象,不仅要面对密布的河流湖泊山脉与面积广阔的永久冻土层,还要经受恶劣气候的严峻考验。西伯利亚的冬季常常是零下50℃的低温,而盛夏又常常有近零上40℃的高温,人和基础设备都受不了。沙俄本来经济就落后,加上长年征战,所以沙俄几乎是倾全国之力才修建的这条铁路。

据资料显示,仅在1891年至1901年十年间,俄国就花掉了14.6亿卢布修西伯利亚大铁路,比同期的军费开支都多。经过13年的艰辛,1904713日,这条铁路干线开始通车,而收尾工程一直持续了十多年,到1916年才结束。西伯利亚铁路9288公里,从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到符拉迪沃斯托克(海参崴),跨越8个时区。它的建成通车,使沙俄政府对这一地广人稀的地区形成有效的管理、控制和统治,固化了扩张成果。

俄国人开始修铁路,让日本人寝食难安。1904年初,日俄战争一触即发。日本想在西伯利亚大铁路建成之前,抓住俄国在远东的军事还处于劣势之时,对俄国开战。最终,日军于28日不宣而战。日军连败俄军,俄方拼命赶工期,713日西伯利亚大铁路通车。正是靠着这条铁路,俄国迅速从欧洲调动了大量军队,在兵力上超过了日军,才有了承认战败却不赔款的底气。

俄国在日俄战争中大伤元气,无力继续开发西伯利亚。1908年,西伯利亚工业产值仅为3.25%,这种情况下的西伯利亚更多作为流放地而闻名于世。1917年后,随着苏联政权的胜利和稳固,资源丰富、且地理位置不易受攻击的西伯利亚才重新被重视。从“一五”计划起,苏联开始大规模投资西伯利亚,原先的苦寒之地迎来了飞速发展期。

历时两个五年计划,这片不毛之地上很快建立起苏联第二个冶金中心——乌拉尔-库兹涅茨克采煤冶金联合企业。此后,西伯利亚开始成为苏联重要的有色金属产地和煤炭产地。1938年开始的“三五”计划,除了进一步加强西伯利亚原有的煤炭业和冶金业外,还兴建了大批机器制造业,比如新西伯利亚的轮机厂等等。

稳定的大后方

1941622日,希特勒撕毁《苏德互不侵犯条约》发动对苏联战争,仓促应战的苏军一溃千里。到11月,德军就深入苏联境内1200公里。面对西部工业区的沦丧,远在后方不易受攻击的西伯利亚成为苏联最后的希望。西伯利亚地区原有的制造业迅速转向国防,进入战争体制。到1942年,乌拉尔地区军工产量比1940年增加了4倍,后方地区的制造业和加工业产值已经占到了苏联的82%

19411030日,罗斯福总统在未经议会同意的情况下批准了第一批价值10亿美元货运运往苏联,苏联正式成为租借法案的受援国之一。援助物资虽然确定下来,可运输又成了一个棘手问题。当时可选的道路有三条,第一条是走海路至波斯湾,再由伊朗运至苏联巴统;第二条是先运至英国再由英国运至摩尔曼斯克和哈罗曼斯克;第三条则是由美国阿拉斯加运至苏联符拉迪沃斯克。

第一条路线有受到德军陆上进攻的危险,第二条路线则直接暴露在德国潜艇的威胁之下,第三条路线相对安全。日本此前与苏联签订中立协议,何况日本早以决意南下,无意与苏联开战,将参与运输船只登记在苏联名下就基本避免了日本攻击的可能性,因此,二战期间西方援助苏联的物资一半以上是通过这条路线运至苏联。得益于苏联战前对西伯利亚交通设施的建设,援助货物通过铁路、公路迅速运至各处前线和工厂,使支援物资迅速发挥作用。

外蒙古刚宣布独立时,民国政府根本没有承认。19452月,美国要苏联参战,提早结束对日战争,罗斯福总统与斯大林就订了《雅尔塔协定》。民国政府也想苏联参战,找苏联政府谈判,签订了中苏条约。

条约中有一条内容就是中方要承认外蒙古独立。中国几年抗战就是为了要收复失地。今天日本人还没赶走,反而先割一大块土地出去,明显是违背抗战本意的?

斯大林的态度十分强硬,大意是:为什么我一定要坚持外蒙古‘独立’?不是站在经济角度,而是站在军事角度。有一个军事力量,从外蒙古向苏联进攻,西伯利亚铁路一被切断,俄国就完了。即便日后中国不打俄国,日本不打俄国,不代表没有‘第三个力量’出来这样做。

《中苏友好同盟条约》1945814日签订。根据条约,中华民国政府允许将依公正的公民投票的结果决定外蒙古是否独立。19451020日,外蒙人民在外蒙当局的监视和控制下进行公民投票,结果显示97.8 %的公民赞成外蒙古独立(苏联自导外蒙古独立,就是要保护西伯利亚地区)。

西伯利亚后的工业之路

工厂迁入,让西伯利亚地区人丁兴旺。在斯大林模式的计划经济体制下,大批苏联欧洲部分的工人被调动到这片土地上。在苏联体制里,工厂就是一个小社会。工厂保障工人福利,给工人盖宿舍、组织男女联谊、创办工厂医院、工人子女学校等等。一条龙服务下来,工人们基本没后顾之忧。到80年代后期,随着石油等大宗能源价格下跌,西伯利亚中小城市财政普遍高度依赖苏联政府。

1991年苏联大厦轰然倒塌,让西伯利亚小城市瞬间失去依靠。账面上财政入不敷出。随之而来私有化大潮彻底砸了工人的饭碗,大量工人失业、工厂破产。与之伴随的,是犯罪率的飙升,和生活条件的恶化,人口流失。从1924-1980年,西伯利亚一共新兴建了150多座城市。现在这些城市多数已被放弃,成为空城,大片过去的城市在陷入死寂,没人能改变这一进程。

不论如何,西伯利亚都是俄罗斯的战略要地。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提议,将俄罗斯迁都至西伯利亚。不用说,该提议遭到了否决,但俄罗斯高层确实有战略东移的想法,只是难于付诸实施。

2016年,俄罗斯政府推出了“远东一公顷”计划。即每个俄罗斯公民可以申请免费获得远东地区一公顷的土地。在连续运作5年以后,这一公顷的土地可以变为申请人的私有财产。俄罗斯这次能否成功让西伯利亚回血,还不好说。

西伯利亚真是大宝库,但这个宝库想挖掘,绝对是一件资金和人力双重密集的产业。以俄罗斯现在的状态,根本搞不定,守着聚宝盆挖不出来,那里的人越来越贫困,只好大规模逃亡西部城市,导致西伯利亚更空虚,恶性循环。

尽管不太愿意,不过随着俄乌冲突打成这样,俄罗斯未来只能不断加强与中国的合作,把资源卖给咱们和印度了。只要俄罗斯能好好合作,不搞政策摇摆,尊重合同契约,以中国的资本实力和人力资源,把西伯利亚变成大仓库问题不大。他们能赚点钱,咱们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对西方资源依赖,也算是优势互补吧。

以往文章:

法国与摩洛哥的爱恨纠葛

芯片战争,国运背后的终极竞赛

防治荒漠化,中国交出自己的答卷

世界杯,中国队再下一城

瓦罕走廊,隐秘而坚韧的大通道

苹果计划全面撤出中国,真的可行吗?

欧洲要变穷?那不过是被打回原形

英国脱欧,是政治精英玩脱了吗?

敦煌,一个值得被世界铭记的地方

裁员万人,亚马逊真的不行了吗?

台积电包机赴美建厂,走了一步险棋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